作者: 來源: 長江日報 日期: 2015-12-28
以地鐵6號線中山大道段封閉施工為契機,中山大道(武勝路—一元路)4.7公里道路綜合改造工程今天正式打圍、破土動工,這條百年老街,將全面提升商業氛圍、環境品質和景觀形象,于明年底與地鐵6號線同步完工,將變身“公交主導、慢行優先、環境宜人”的文化旅游大道。據項目業主方武漢地產集團介紹,此前,中山大道(武勝路—一元路)道路改造工程已于9月份開工,但重點是為施工斷面創造條件,啟動征地拆遷等,并未實質性開始道路破土。
該工程西起武勝路,東至一元路,全長約4.7公里,道路紅線寬15米—60米。道路沿線與武勝路、利濟北路、友誼路、民生路、南京路、大智路等近30條城市道路相交;并與正在實施的軌道交通6號線共線3.3公里,沿線共設有武勝路站、漢正街站、六渡橋站及江漢路站4座站點。
按照改造方案,武勝路至前進一路為城市主干路,前進一路至一元路為公共交通專用通道(雙向2車道)。施工內容包括道路、排水、交通、照明、綠化、管線新建及遷改等。
本次改造施工遵循“步行主導、公交優先、交通減負”原則,緊緊圍繞“再現歷史風貌、彰顯武漢特色”這一改造目標。除本次道路施工及排水改造以外,后期還會實施包括綠化景觀提升、建筑立面整治和商業業態調整等一系列綜合改造措施。據悉,改造將營造人性化、可駐足、景觀宜人的慢行街道,如增加現有林蔭道的綠量,形成4排樹陣,即2排行道樹+中央分隔綠道+步道樹陣,增加人行道寬度。
武漢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間規劃研究中心副主任黃煥表示,中山大道始建于1906年,是老漢口最重要的商業交通干道,還是最能體現武漢商業歷史文化風情的大道。過去,中山大道沿線經歷了漢商—華商—洋商的演變。在漢正街片區,從明朝萬歷年間開始,成為近代商貿發源地;六渡橋片區,已形成了近200年的商業街,成為華商的聚集地;黎黃陂路地帶,曾經租界和洋行林立。
隨著時間的推移,目前,中山大道道路沿線商業雖極具規模,但業態低端,洋行、里分云集但缺乏有效保護,街道活力與特色逐漸喪失。
根據規劃,中山大道改造將以“歷史輪回、再現繁華、彰顯底蘊、服務民生”為主,變車行優先為步行優先,變交通干道為文化旅游大道。
針對業態的改造,圍繞武漢美術館現有業態,提升武漢美術館、榮寶齋、冷軍工作室為代表的創意文化產業,提升兒童攝影、婚紗攝影等已形成規模和市場效應的創意攝影產業,積極引入精品酒店、精品公寓、花園餐廳等商業元素,將美術館節點整體打造為魅力文化商業核心區;集中展示一批有中國特色、特別是武漢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“老字號”,以獨到特色增強對國內外游客的吸引力;挖掘、重現老建筑、老街道的歷史和故事,建設博物館、書店等文化場所,充分展示上世紀30年代的老漢口風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