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 來源: 湖北日報網 日期: 2017-08-28
五線交匯的地下市政工程、開挖土方相當于20個普通地鐵站、地下三層深度如同在地下挖11層樓……25日,位于武漢市中心區域的光谷廣場綜合體主體結構封頂,遠期客流量有望達到40萬人次,預計2020年投入使用。
光谷廣場綜合體集軌道交通、市政、公共空間于一體,從2014年底開始施工,其間經歷40余次爆破,歷時32個月建設而成。綜合體中心圓盤區地下共3層,最大埋深34米,其工程總建筑面積約16萬平方米,武漢地鐵集團建設事業總部副總經理鄭光輝說,預計2020年投入使用。
光谷綜合體總體設計負責人周兵告訴記者,建設單位武漢地鐵集團和中鐵十一局集團、鐵四院等參建各方在施工中大膽進行工藝工法的創新,并且在施工技術方面填補了國內空白。
周兵舉例說,一棟普通住宅的樁基大約是50根,而光谷廣場綜合體中心圓盤區有近2000根鉆孔樁,是普通住宅的40倍,有效地克服了地下破碎帶的地質難題。所開挖土方等同于20個普通地鐵站,相當于往地下挖了一棟11層高樓,其蝴蝶形的異形深基坑帶來極大的安全風險,受力控制難度也成倍增加。
在爆破工藝方面,為滿足現場工期及安全文明施工的要求,施工方創新傳統爆破方式,多次調查、反復論證,探索采用孔內高段位、孔外低段位的微差延期起爆技術,并采用雙雷管傳爆,至少節約工期6個月。中國工程院土木、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主任周福霖院士評價此工藝時稱,“填補國內相關領域的空白,對國家將是重大貢獻。”
鄭光輝說,光谷廣場綜合體投入使用后,3條地鐵與2條市政隧道將同時在地下交匯,遠期客流量將達到40萬人次,極大地豐富市民的出行體驗。同時,這一“巨無霸”工程也為今后城市地下立體多元化交通建設發展奠定了基礎,為城市地下空間開發提供了實踐依據。